假期讀的:
1. Terry Eagleton, Across the Pond: An Englishman’s View of America.
most fun book for readers with a sense of humour… “to be shaped by social factors is not to be a puppet of them. freedom does not mean only through our circumstances that we pick up the concept of freedom in the first place, as well as as how to go about excercising it.”
羊駝君的生日禮物,先睹爲快。好笑到……不想告訴你們有多好笑!
2. Eamon Duffy, Fires of Faith:Catholic England Under Mary Tudor.
on a stormy day after being soaked in rain and frustration, i finished reading this book in the Royal Oak… “Duffy argues that Mary’s regime was neither inept nor backward looking”. Not just a book of history, but of historiography, i.e. how history can be academically and/or professionally produced. a thoroughly enjoyable inspiration.
Duffy教授文筆極佳,作爲歷史學門外姑,都可以一氣讀完(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傍晚,皇家橡樹小酒館)。找這本書的初衷是看了BBC關於三位考古學家復興中世紀農場的紀錄片,講到天主教會對農耕社會(技術、財產、知識)的控制;有趣的是宗教改革時期大片天主教修道院關閉,改革卻並未遭到大規模反抗,就想看看究竟爲何如此。
此書並不太相關,但對血瑪麗姑娘的政權這番論證實在有趣:史傳瑪麗女王燒死100多名新教徒因而名聲差,但按史記載她的政權、尤其宗教政策,在民衆之間的接受程度頗高,事實上導致其天主教政權垮臺的並非社會抗議,而是女王一命嗚呼,政權乏子嗣繼承所致。
8月起:
Marina Lewycka, A Short History of Tractors in Ukrainian (fiction) 諷刺英國人對(烏克蘭)移民態度的經典小說,讀第一頁就讓人欲罷不能
Sheila Fitzpatrick, Everyday Stalinism: Ordinary Life in Extraordinary Lives: Soviet Russia in the 1930s 文筆極佳的歷史研究,普通人在斯大林時期的日常生活 (above all, he [the ordinary peasant] was a survivor).中國急需類似的歷史研究:普通人在非常時期如何維持日常生活
Sherman Cochran, The Lius in Shanghai (biographical historiography) 對傳記作品的興趣今年特別濃,此書記錄上海曾經一代富豪的興衰,兒子們在劍橋念書時去打獵,女兒在倫敦進入社交圈由駐華大使present,兒子突然想做共產黨… 以一場四散的家族在上海的相聚結尾,為曾經的家長作祭。歷史研究能做到【深刻】與【細膩】並存,實在難得
Barend ter Haar, White Lotus Teachings in Chinese Religions History (Oriental Studies) 春秋筆法的佳作吧
Jason Kindopp ed., God and Caesar in China (politics)
Henrietta Harrison, The Missionary’s Curse and Other Tales from a Chinese Catholic Village (OS) 同Cochran的作品,歷史研究講故事,引人入勝但又觀察力驚人
Harrison, 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Oriental Studies/ Republic China) 是現在中國人也要問自己的問題:身份意識如何形成?
Eamon Duffy, Fires of Faith: Catholic England Under Mary Tudor (history)
Terry Eagleton, An Englishman’s View of America (satire) 太好笑了… 哈哈
David Boyd Haycock, Mortal Coil: A Short History of Living Longer (history of science)
今年research進入收尾,工作上轉型,得以看多些有趣的讀品而非研究用書,如以上。
其他人的2013書目有:
Somatosphere: http://somatosphere.net/2013/12/the-books-and-reviews-of-2013.html
40 Critical Theory Books That Came Out in 2013:
http://www.critical-theory.com/40-critical-theory-books-that-came-out-in-2013/
面簿“2013我的10本書”分享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61626940609142/463831343722035/?notif_t=like
Cheng KaYue: 賀景濱《去年在阿魯巴》(寶瓶文化 2011)
賀景濱《速度的故事》(木馬文化 2006)
-賀景濱係今年最大發現,之前因為對《去年在阿魯巴》個書名有印象(名真係好緊要),上網查下睇咗個開頭(就係得獎作品)。跟手就買咗嚟睇,睇完再託人喺台灣帶本《速度的故事》返香港。小說我睇得唔多,少見行文跳脫、挪用科學知識而唔令人生厭嘅人。
張大春《城邦暴力團》(時報出版 1999)
-事緣友人有次講起就畀咗個開頭我睇,一睇已覺得不得了(佢咁樣講讀書,總係會吸走鍾意睇書嘅人吧),忍住等買一套返嚟之後農曆新年假睇晒佢。故事宏大之餘因為佢將自己寫埋入去,好似仲多些少說服力。(話說,我第一次睇武俠小說。)
Steven Roger Fischer《文字書寫的歷史》,呂健忠譯(博雅書屋 2009)
-當時揾唔到另一本講文字歷史嘅書(後來買到),見呢本封面幾靚就買咗,點知呢本好睇得多。內容極之豐富,居然仲可以塞到入三百三十頁之內。
Dick Swaab《我即我腦》,王奕瑤、陳琰璟、包愛民譯(漫遊者文化 2012)
-中譯本比英譯本更早面世。成本書不斷說明人類好多行為傾向取決於大腦,而大腦嘅特性喺出生之時已經決定咗唔少(但先天唔等如遺傳,例如喺子宮中嘅環境都有影響,唔一定關基因事)。作者立場明顯但又幾有說服力,每次睇呢啲書就想去讀神經科學。
António Damásio, Decartes’ Error (Putnam Publishing 1994)
-救世軍二手店見到,揭過下幾得意就買咗先。後來先聽講係好書,趁有時間就睇咗佢。作者認為情緒會影響行為同決策,同傳統觀點相反,完全無情緒嘅人係做唔 到理性決定。書中用前額葉受損嘅人行為表現(好多測試上能力同一般人無異,但現實生活中決策能力奇差)去說明情緒/感覺/身體對大腦嘅影響嗰部份,都幾開 眼界。
V.S.Ramachandra, Sandra Blakeslee 《尋找腦中幻影》,朱迺欣譯(遠流 2002)
-深手埗二手書牌檔見到,其實譯得一般,內容搭救(睇完先見到「洪蘭策劃」,好彩唔係佢譯)。例如 Ramachandra 講佢用簡單裝置幫病人「切除」幻肢嘅經歷,令該病人唔再受幻肢痛楚困擾,好偉大。
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聯合策劃主編《我的違章家庭:28個多元成家故事》(女書文化 2011)
-應該會令好多人恐慌嘅書,唔同人自述對家庭嘅理解或各自嘅家,例如同志家庭、跨性別婚姻、BDSM 四人家庭,以至無法用幾個字命名概括嘅「家庭」。各種家庭有部份被法律認可,又有部份甚至社會上唔少人都未必接受,重點自然唔係獵奇開眼界,睇返真實嘅人 講自己嘅故事,教條大可以放埋一邊先。
Stewart Shapiro, Thinking about Mathematics: 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一本數學哲學入門書,先介紹幾個重要問題,然後由二十世紀初嘅三大流派去到近代發展都有講下,算係照顧周到。正所謂「適合語言能力屬低下的英美學派讀者參考」(出處請自行 google)。
John Stillwell, Roads to Infinity: The Mathematics of Truth and Proof (A K Peters 2010)
-翻睇,上年十本書之一(最後好似揀咗十幾本)。隔一年再睇,明多咗啲亦都發現上次睇漏嘅內容,其實係睇自己嘅進步。仍然係暫時睇過關於無限講得最好嘅一本書。
列多幾本都係今年睇覺得要提下個名的︰
王文方《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成英姝《公主徹夜未眠》
張系國《星雲組曲》
Daniel Dennett, Consciousness Explained
Richard Feynman, 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
Roger Newton, Thinking About Physics
佳之:David Graeber, Toward An Anthropological Theory of Value: The False Coin of Our Own Dreams
Yangtuo:
1月 致D情史 安德烈.高茲
3月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夏志清 編注
3月 Think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ny Judt with Timothy Snyder
4月 記丁玲 沈從文
4月 史家、史學與現代學術 張廣達
5月 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葛兆光
6月 星星•月亮•太陽:胡適的情感世界 江勇振
6月 檔案羅密歐 提摩西•賈頓艾許 (汪仲 譯)
7月 中國法文化隨筆 郭建
7月 流浪集 也及走路、喝茶與睡覺 舒國治
Wenqian的2013書目:
年度书籍: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
经典就是经典,不言而喻,真不愧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科普读物之一。在我这个年纪还能读到一本对业已成型的世界观构成强烈冲击(简称洗脑或者逼格更高一点 称作Inception)的书殊为不易。以基因为核心,博弈论为主要推理逻辑的生物进化论,其体系的自洽性已经达到相当圆满的程度。
正如Dawkins在30周年版序所说的,《自私的基因》最有诱惑力的inception应该是在Gene而不是Selfish吧。头三章正本清源,把基 因放在进化论的核心位置,已经足够吸引人,并且解释力惊人。“复制因子”和“载体”的概念令人拍案叫绝。中段关于进化博弈论的阐释同样精彩。当然此处由于 哥在学生阶段已经充分学习,惊喜不算太多。最后两章我认为是全书最精华的部分,尤其是最后一章,把基因的复制现象(从而生命的意义)上升至哲学层面。 Dawkins说“生物学犹如一个神话故事般迷人,读者不妨把本书当做科幻小说来阅读”,我想他成功的做到了。
其余五星级推荐:
万物静默如谜/维斯拉瓦?辛波斯卡
很久以后,在今年又重新读起了诗歌。现实总有各种不如意之处,亟需诗情的抚慰,有“诗界莫扎特”之称的辛波丝卡自然是首选。辛波丝卡笔下的每一首诗都是精品,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场景,在她的笔下都赋予了全新的意义,诗歌的意象清新而又超然于物外。
“我偏爱写诗的荒谬 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噢,言语,别怪我借用了沉重的字眼,
又劳心费神地使它们看似轻松。 ”
金融炼金术/乔治·索罗斯
传说中“不明觉厉”的经典。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吧,“反身性”理论的引入和阐述,实证分析,以及对理论的总结和前瞻。三部分各自有各自的趣味。“反身 性”的提出实质上是延续了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理论,大体上可以理解成一个递归函数?确实是金融市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概念,至少解答了我此前的一些疑问。实操 部分应该属于精华部分,很少有大师级人物如此直接剖白自己的投资过程。但是实在是有点语焉不详,而且感觉好像有点一厢情愿,比如什么“历史最长牛市”这种 屁话,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总结部分夹杂了不少索罗斯自己的私货,哥们的主业毕竟是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书感觉有必要再读一遍。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唯一一个拿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行为金融学的奠基者之一。
今年看心理学/行为金融的书有点多啊。如果说投资是一项反人性的事业,那么佛家所谓的“破执”就一定是每日必须修行的功夫。《思考,快与慢》、《撞上幸 福》和《怪诞行为学》真称得上是破执三部曲。每天读,每天洗脑,把人类几百万年进化当中形成的因果性偏好、光环效应、锚定效应等等都洗掉。让慢思考逐渐取 代快思考。从投资而到人生幸福,都需要进一步的沉思而得到更优解。
文学类书籍简评:
文心雕龙/刘勰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看的无译注版本,累觉不爱。
长恨歌/王安忆
开局啰嗦,看似女性主义视觉,实则并无人物性格命运的成长。局中渐入佳境,围炉夜话那几段尤为神采飞扬。结尾潦草,莫名其妙的安插进几个面目模糊的新时代人物。勉强给个中评。也是了解女人,尤其是上海女人的一扇窗口。整本书有名有姓的男人只有两个,第一个是萨沙。
啼笑因缘/张恨水
有情皆孽,无情皆苦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送文学下乡,为tg洗地。
个人的体验/大江健三郎
圣-琼·佩斯诗选
意象太高级了真心欣赏不来。终于明白戈达尔后期那几部草泥马的电影,为何台词都像外星语言一样了。这就是法国人的诗意
十字军骑士/亨利克·显克维奇
波兰的武侠小说,武功最强的骑士和最纯洁无暇的少女,也是玛丽苏的一种嘛。
看到骑士小说到处约架的架势总忍不住想起堂吉诃德。金庸古龙要早生100年,横扫诺贝尔奖无悬念。
蒲宁文集/伊凡·蒲宁
如果说屠格涅夫是对贵族虚无主义淋漓尽致的表现,那么蒲宁则是对贵族坠入凡尘怀着乡愁的回眸。
无命运的人生/凯尔泰斯·伊姆雷
沉重的受难者。反映集中营的艺术作品中有与别不同的视角。
非文学类
物种起源/查理·达尔文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几本科学著作之一,当然不是像《自私的基因》那么好读的科普著作。尽管囿于时代的原因,对遗传的叙述稍有欠缺,仍然无碍其里程碑式的意 义。资料的翔实,以当时的水平来说应该算是顶尖级别的了。最为重要的是,进化论的思想得以形成,成为主宰人类头脑的重要观念。
科学的反革命/哈耶克
相当学术化的社会学专著,字句晦涩不太容易读懂。感觉主要还是集中火力对一直以来反对的建构社会的思想进行抨击吧。
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
为科学里革命事件的爆发提供了一套分析框架和话语体系。
新的冲击/罗伯特·休斯
真心好书。西方现代艺术的介绍。不是按照编年史,而是根据母题组织。让我对那些看上去挺二或者不明觉厉的现代艺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剑桥插图音乐指南
百科全书性质的西方音乐历史简介,前三章讲乐理的部分让我这个乐盲受益匪浅。
罗马史/特奥多尔·蒙森
只看了第一部,主要是古罗马风土人情和地理位置的介绍,意思不大。
怪诞行为学/丹·艾瑞里
看见成长的自己/卡罗尔·徳韦克
两本都算是不错的心理学科普读物,尤其推荐前者,可算得上是《思考,快与慢》的通俗版本,对于破除各种各样的思维定势有良效。后者则侧重建构,有些观点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人际交往的段落尤其值得一读。
君王论/马基雅维利
韩非子
两本可以一起看,君王之术的中外阐述
周易
一开始接触是真心看不懂。等到硬着头皮读了后面几卦有点感觉了在翻看前面有点不明觉厉的味道。上古时期的圣贤整个话语体系和现代人是完全不同的,连孔夫子都要五十而学易才能有小成,看来我等凡夫俗子更要等年岁更大了才能在修研习了。
左传选/左丘明
虽说春秋无义战,但是和其他朝代相比,敬鬼神、明因果、惜败将,风度还是没说的。
三国志/陈寿
感觉还是陈述性的史实居多,作者的褒贬之态只能在字里行间里面显现。读完的感受是:吴国的领导将领真是好多年轻英才的,在三国演义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国家如今平白多出了不少好感。如果让它来统一中国,恐怕此后两千年的历史都得改写。
礼记
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精华尽在法拉奇访谈录
超越奇迹 : 变革世界的中国改革/黄益平
对中国扭曲要素的成本测算的宏观研究很有意义。
For me, to look forward to in 2014:
Peter Berger, 柏格歐吉桑的社會學奇幻旅程 (Adventures of an Accidental Sociologist: How to Explain the World without Becoming a Bore)
柳立言主編,性別、宗教、種族、階級與中國傳統司法.
持續解決中世紀疑惑的…Dom David Knowles, The Religious Orders in England: The Tudor Age
and many more… (wait for it).
Pingback: 2013… Green Style Tableware. The New Old | Creative 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