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堡

1508032_10152100024826145_333785715_n (

from facebook: A man sees his wife is busy in the kitchen and says: “Can I help?” She says, “Sure, take this bag of potatoes, peel half of them and put them in a pot to boil.” No matter what men do, somehow, we still get yelled at…)

新年聚會後,朋友月和婆婆一起收拾殘局。月的婆婆突然欠身道:這一年,辛苦你啦。 “主婦的工作猶如堆積木,堆了又倒,倒了又堆,有時,我也感到無功與空虛。” 月又寫道:“當我懷疑自我價值,真慶幸我能還原成一個孩子,回到婆婆婆是我的和食老師,雖然她沒告訴我調味料的量,也沒說烤魚煮湯該如何掌握,醬燒的順序也不以言傳;但我每每吃她做的菜,看她掌理一個家,從她謙恭堅毅的處事舉止,獲得了最大的啟發與力量。婆(與母親)的愛裡,溫習母親為兒女付出的溫柔,是那樣確實那麼寬厚。誰能懷疑那份存在?” 無人能懷疑。只可惜少有人留意。

我知道這些,因爲母親也是位主婦,十多年如一日。她幾乎都是第一個起身,最後一個入睡。一入夏早餐就有綠豆百合湯,一入冬就有紅豆桂圓羹。這些都是她每天晚餐後收拾畢,留在灶前煨至深夜的結果。家裏永遠窗明几淨,窗簾、沙發布、靠枕都隨季節而更換,所以一進屋即感到清爽或溫馨,書簿、雜誌、報章都按類收得齊整,永遠不會出錯,也沒有一処攬灰而讓用者不快。冰箱裏永遠有充足新鮮的食物,再晚回家,桌上都會有一盤削擺得誘人的水果。廚房從無油煙味,浴室舒適得可作安樂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些要花多少時間多少心思準備,都漸漸流失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裏。更甚,祖母患上奧玆海默症,氣走一任又一任保姆,最後只有母親打地鋪睡在祖母床邊,好在她半夜夢游或驚醒亂跑的時候將她送囘床上。短短幾個星期母親的關節炎更嚴重。祖母入住老人院之後母親每天探望,時間難安排,而導致錯過最近在工人重修公寓時無法在場。母親事後在博克裏寫道:結果沒能及時趕回家,浴缸砌得老高,這下“爬”起來膝蓋要受罪了… 自己也曾經那樣傷過她的心,質問母親她的人生意義。可是小時念的井上靖、川端康成、杜莫里哀,都來自她的書櫃。 親人都需要時間去理解,世上又有多少人不理解主婦/煮男的犧牲。

Before Sunrise演到第三集,女主演Julie Delpy得以大幅度參與劇本創作,於是有了如下獨白: “你在家帶孩子?我每天6點起床6點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做飯!你知道幼兒哭閙時,做母親的會感覺到的無助嗎?每一任伴侶,我最怕的就是他們企圖把我變成一個乏味的主婦,灰頭土臉的應付做不完的家務,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我和你有相似的事業,你甚至是自由職業者,可我依然在家事上付出更多。” (省略刻意帶法國口音的美語髒話兩百字)

“曼哈頓儸曼史”時驚訝1930年代的美國依然不認可女性的法律地位,任何權利和福祉都來自於她的丈夫——與同時代的大英一樣。蘇維埃時代的東歐強調男女平等,結果女性與男性工作相同時長,回到家又承擔家務。如今的世界是否有所改變?“平等”概念的流行將雙方可見的付出5/5對分,但隱性的付出則被忽略不計。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除部分北歐國家以外)都沒有給家庭主婦或煮男提供社保,換言之,在家裏付出的勞作並不被社會認可,哪怕這些工作花費更多時閒和精力、也沒有假期可言。許多重要的社會改變,有時細微又緩慢得驚人。

昨天在面簿上見到朋友伴侶轉貼的圖片,是一位先生在笑:“我太太給我一袋土豆讓我削一半皮,看我干了什麽…無論我們男人在廚房做什麽,下場都一樣!”所有轉貼者都以之為樂。忍住沒有留言,為其中的性別主義忿怒:既有偏見似乎成爲合理藉口。 母親是幸運的,因爲上海作爲一座沒有傳統的城市,上對性別觀念較爲開明,男性都以體貼著名,女性則可獨當一面。但這些也因更大環境的衝擊而改變。月說那樣的工作像是堆積木,可我更覺得像海灘上的沙堡:精心彫砌,海潮來時轉眼消失。可無論反復多少次,海會記得那些沙礫,那些味同海水、又被淹沒在海水中的眼淚。

About ting

from SHANGHAI to the WORLD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