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存在:如何從過去生出未來 -[序]我是如何愛上舊貨及永續生活方式的

人的存在是時間性的。正因如此,關乎未來的永續生活與關乎過去的舊貨發生了關係。

因為和老人一起長大的緣故,我的很多習慣都像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尤其喜歡收藏古董舊貨。在荒唐政權下的一個暴力時代中,祖父母輩曾經失去的,不僅是物件,而是對當下生命的信任。

古舊物件帶有歷史感:它們的生命歷程在於過去;人的存在是單綫性,發生過的事永不復臨 (好比昆德拉講的笑話,羅伯斯皮爾 [Maximilien de Robespierre] 如果在永恒回歸 (eternal return) 中不斷出現,不斷砍法國人的腦袋,其孤膽英雄色彩也就更少三分)。古舊物品也正因此獨一無二。而它們作爲現今語境中的「古董」和「舊貨」,又獲得了與當下 相連的存在感,也與現今語境中的人發生關繫,個體存在的時間性與舊貨的歷史時間交匯,不同範疇的「時間」相互融合但又各自行進,使得生活在當下的擁有者跨 越時空並得以更改時間的向度;對戀舊者而言,「時間」有了個體存在意識之外的歷史意識,後者亦是前者生命實踐的參照物。個體生命不單在縱向上得以延展,也 在橫向上並蓄寬博。而舊貨也得以擁有更爲豐富和能動的生命層次,它們見證過往,連接當下,生成未來。

相比某些地區,英國社會並沒有經歷顛覆性的革命(即便在歐洲範圍内),因而較爲平穩,歷 史傳承與物件保存也相對完好,二手店也較普遍和豐富。習慣和喜愛舊貨的我如魚得水,潛意識中也暗含老人家心願:他們曾經丟失的, 被侵占和奪走的, 我都希望能夠代為收還。好像每一次探街訪巷,擦拭和清洗都是在拼湊他們失去的歲月、信仰和希望。

一直喜歡里爾克 (Rainer Maria Rilke) 在家信中所描繪的意象:

「有時我在 rue de Seine(塞納路)上經過那些小店。賣舊物的商家、賣舊書的小販、櫥窗裏擺得滿滿的賣銅版畫的人。從未有人光顧他們,他們顯然也沒有做成什麼生意。但如 果你進去看看,你就會看見他們坐著,坐著讀書,無憂無慮;既不擔憂明日,也不焦慮成敗。或者一條狗,蹲踞在他們身前,興致勃勃;或者一隻貓,沿著書列漫 行,彷彿在擦拭書脊上的名字,為寧靜更添寧靜。

「人生如此,足矣!我有時也渴望買這樣一個擺滿的櫥窗,伴著一條狗坐在後面,一坐二十 年。黃昏時分,後房裡有燈,前面一片幽暗,我們三人坐著,吃飯, 在後面;我注意到,從街上看,每一次它都顯得像一次晚餐,如此盛大而節日般地瀰漫在幽暗的空間。 但因此人也不得不始終擁有所有的焦慮,大的、小的……」

收藏的多起來,朋友每每作客都驚嘆;也想出各種方法交換,義賣。將在這裡陸續介紹的那些 物件,在被我發掘之前都已有些年頭,但依然狀態良好,看得出歷任主人們曾悉心愛護。這份對 「物」的珍惜,並不是執著物質擁有本身,而是對製造者的感激,對 「擁有」 的鄭重,以及透過人與舊物的關係所生成的更廣闊的存在和時間。這份鄭重和珍重賦予物件生命,也讓下一任擁有者體會(甚至交融)這一層層生命的意義。

是為序。

[Be Stylish, Be Green] tumblr:

http://greenstylist.tumblr.com/

載於BLOSSOMS EVERYWHERE 游城客書

About ting

from SHANGHAI to the WORLD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